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廿年砥砺,铸动机服务精神 万里长征,期奉献花开四野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2010 来源: 时间:2012-02-26 访问量:

(记者:吴丽)二十四年的时间能够改变什么?什么都可以改变,可以让翩翩少年换上日渐苍老的容颜,可以让我们能够在今天庆祝合校十年,可以让这所百年老校再经历几十次的迎来送往,可以产生并实现无数年轻的梦想。但总有些东西能够永葆青春,比如一只打气筒。

不管在什么年代,青春的色调都是那样的明朗,爱冒险,会创新,也爱发掘自己的社会价值,这也构成了我们社会的活力之源。当年水利水电学院水动系的一只学雷锋队伍突发奇想,决定开展一个路边打气筒的项目。他们拿着各自的打气筒在路边守候,随时为来往的自行车打气维修,遇见需要帮助的人就伸出援手。或许在当时,他们的活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赞美。只是这群青年人自己觉得,这个活动有坚持的必要,因为别人有需要。青年人的热血在助人为乐中体现到了极致。在这一届成员离去的时候,他们将手中的打气筒交给了下一届的成员,由此点燃了星星之火。

即使是最早那一批打气筒活动的成员也不会想到,他们的一只打气筒能够流传二十多年,并将继续在我院志愿服务领域起到领航作用。这支学雷锋队伍是我校成立最早的青年志愿服务团体之一,比团中央正式提出大力发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早了六年时间。

追本溯源,我们可以窥见初创者的无私与奉献;顺流而下,我们能体会传承中的各种曲折;百川终汇海,我们今天欣赏到的是我院志愿服务事业的蒸蒸日上。路边的打气筒早已经坏了一只又一只,打气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一届届的动机学子前赴后继,坚守岗位,不仅没让打气筒的活动偃旗息鼓,反而以此为契机,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丰富活动形式,衍生出许多更加有意义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

人们常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在传承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时代更迭,科技进步,校车的开运让校园里的自行车慢慢隐去,满园铃铛逐渐稀疏。活动的服务对象也在悄悄转型,从以前的学生单车大军转向省内外的自行车爱好者。但是每逢周末,打气筒活动小组成员就会定时定点在路边等候,二十四年风雨无阻。斗转星移之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时光飞逝而过,更多新的服务项目登上了舞台,并绽放异彩,一只打气筒的活动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佳酿。如果说清理珞珈山,清理牛皮癣是一只打气筒活动的一脉相承,那么深入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关爱残障儿童则是学雷锋小组的一次跨越式的蜕变,东湖小学爱心家教,关爱农民工子女更是我院志愿服务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一个华美转型。

每逢校庆或者毕业生母校聚会的时候,当年那些水动系的学生还会回到这里,当他们看到路边一群正值青春的学子正在做着他们正值青春的时候做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无比的欣慰。“一只打气筒”的活动在当下又多了一层含义,那就是传承。他记录着一代一代动机人继往开来,服务奉献的坚实脚印,已经成为动机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一种象征,一种文化。志愿服务精神已经在我院根深蒂固,并将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多的作用,接触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