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月25日上午九点,我院“学雷锋小组”的青年志愿者像往常一样出现在珞湖社区居委会门前开展自行车维修等便民服务。他们已经这样坚持了24年。
1988年3月,由原热动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喊出了“热动学雷锋小组,热心为您服务”的口号,并直接命名“学雷锋小组”。此后,每周末小组成员在周边的珞湖社区为居民和师生提供维修自行车、烫衣服服务,用热情和热心撑起了学习雷锋的大旗。因为他们穿着红马甲,因此,周围的居民曾用“红马甲”称呼他们。“红马甲”用一颗颗诚挚的心灵传播着快乐,感染着他人,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后来,小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红马甲换成过红袖章,再到现在的小红帽。但他们经年累月的坚持,成就了在学雷锋志愿者中有着广泛流传的“一个打气筒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在继续演绎……
郭爱文老师是95年时该小组的成员,现在已是我院的一名教师。她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她们那时活动情景,她说:“那时校园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男生们为居民和老师修车、打气,女生为大家熨衣服,大家都干的热火朝天,周围居民都很信任我们,都愿意让我们帮忙,冬天时还给我们送热水喝以表示感谢。”
“他们的行动,帮助了社区居民,也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珞湖社区居委会彭湘萍主任说。2003年非典期间,该小组深入珞湖社区,开展预防宣传,清洁卫生,给居委会许多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3月,珞湖社区专门向该小组赠送了“学民共建,志愿服务”的锦旗,表达对我院“学雷锋小组”多年来服务的感谢。
今天这个小组的活动形式从校园义务维修,发展到义务家教、社区环境整治、扶老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弟、植树护绿、为灾区募捐,以及节能减排宣传推广、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等;人数也从最初的一、二十人,发展到数百人,在珞湖社区、东湖小学等建起了常年服务站,而且还走出了学校,走到了武汉市的各区,乃至走到了河南省安阳市等地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现在每年参加小组“学雷锋”服务的同学超过300人次,累计提供服务时数5000多个。
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新立老师说:“‘学雷锋小组’24年来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并不断赋予其时代的内涵。”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学习雷锋的真善美,70年代是爱憎分明,80年代是钉子精神,90年代是螺丝钉精神,进入21世纪后学习雷锋就是“我奉献、我快乐”,助人自助,和谐你我他。
余亮同学2006年开始参加这个小组,已是研究生二年级的他是这个小组现在的负责人。他说:“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小组将开展‘听雷锋的故事,读雷锋的日记,唱雷锋的歌,做雷锋的事’系列活动,让雷锋精神继续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