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党校社会实践之十三——阅辛亥史诗 扬首义精神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liuhai 来源: 时间:2012-05-27 访问量:

党校社会实践之十三——阅辛亥史诗 扬首义精神

2012年5月5号,党校11级第7组全体成员前往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作为当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时刻缅怀革命烈士,学习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我们一行人坐车来到博物馆门前,首先进入眼中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为推翻帝制解脱人民于水火之中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站在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下,从他仰望天空的眼神中,我们能体会到孙中山先生追求民主的坚定。如今英雄已逝,革命也已逾百年。百年前以孙武、吴兆麟、熊秉坤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用血与火光复了武昌,而如今生活在这座饱受战火洗礼的城市,我们更要铭记身上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进入博物馆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为辛亥革命流过血的名字:孙武、蒋翊武、蔡济民、熊秉坤等。他们每一个人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站在这一堵刻满名字的墙下,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仿佛他们就在我们的面前,仿佛战场就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就是他们的一员。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当初这些人可以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把生命都放弃?但是我们又都知道,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的骨子里依旧流着革命的血,我们的魂里还有“首义”精神。任何人都不能欺辱我们的祖国,任何人也都不能践踏我们的尊严。

这是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大法国租界”几个字。看到这个石碑的时候,心中涌出无限的愤怒与可惜。怒外夷占我国土,怒国家不强,惜生不逢时。我们在碑前沉思:历史留给了我们耻辱,但我们不能再耻辱中沉沦。我们应该知耻而后勇,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决不让历史重演。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最后在离开博物馆之际,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来表达作为共产党下一代接班人的我们的态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