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金秋背后的故事】——辩论篇之一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2010 来源: 时间:2010-11-29 访问量:

(新闻中心讯 作者:李莉 编辑:万秦琪)2010年11月12日,社联素质拓展部的几位成员有幸采访到我院辩论队队长和副队长。新装修的5舍519较以往特别明亮,一张长桌几乎占据了整个会议室。墙壁上刚画上去的花草还隐隐约约挥发出它独特的清新味道。这间金秋时期被临时拿来用做我院辩论队讨论的会议室,今晚迎来了他熟悉的两位客人——辩论队队长郭中禹和副队长黄冉思思。“我院辩论队总体来说优势在于逻辑性较其他院系强,不足之处在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不如他们。”辩论队队长开门见山的说到。

三十二进十六强:动机vs口腔医学院 辩题:山寨文化是否有利于创新 我方观点:正方

十六强进八强: 动机vs计计算机学院 辩题:一次性用具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方观点:正方

上场选手: 一辩:黄冉思思 二辩:侯小文 三辩:吴思思 四辩:韩义

三十二进十六强:我方优势在于准备充分,质询我方扭转时局,取得大捷

十六强进八强:自由辩论势均力敌质询环节对方占据优势。失败原因之一:辩风不够硬朗;失败原因之二:时间紧迫,锐气、精力较首轮有所下降。

“金秋第一轮打的很精彩”,黄冉思思说。上场辩手黄冉思思亲身经历了整个金秋辩论的准备和对决,她表示我方首轮在质询环节扭转战局,随后辩论进行的异常顺利的原因是对方所有的观点和论点均不出我方所料,我方自然驳辩自如。辩论在四辩韩义的煽情中结束。我方获胜,韩义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比赛那天在网球场,来了四十多个人。”辩论队队长郭中禹说道:“往来十几个人就差不多了,可是那天大家拖家带口都来了。”金秋辩论上场的只有四个人,可是筹备这场辩论,关心这场辩论的又何止四个人。四十多个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带给了这只辩论队极大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是我们上场辩手最坚强的后盾。

在这支辩论队身后的强大力量,又何止这四十几个人。“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我们就打电话给了赵师兄报喜,电话那边他哭了……。”辩论队招新是最苛刻、最严厉、要求最高的社团之一,而他们所招下来的成员,也都是因为对辩论的热爱才组成了这样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团队。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和爱好走到一起,并为之奋斗。所以即使是已离开了武大的那些辩友,也仍在关心着他们曾经流过汗水和泪水的这个团队。”我们06级的吴德樊学长已经工作了,在金秋辩论这期间,他也是每天早上打的到学校,和我们呆在一起,晚上十点打的回去……越是在艰难困苦中共同奋斗过,越是有一种情愫将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无论此时彼此身在何方。

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凳子

金秋辩论的准备是一个强度极大的过程,每天至少两次讨论,还要与其它院打陪练赛。每个辩论队队员在这段时间里午休时间肯定是没有的,大三大四的学长们更是整天整天呆在519里想辩题。“最纠结的是我们自己就对辩体不信服。”郭中禹笑着说到:“如果对自己的辩题不信服,就会很容易被对方说服,那还怎么辩?”当被问及在整个金秋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两位队长思忖了一会儿幽默的说:“哦,对了,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凳子。”劳累、疲惫、纠结在辩论队眼中已不再是困难,或者这些我们眼中的难题他们都习以为常了,在他们眼中的困难就是他们靠自己坚强意志设法解决的物质问题。“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椅子”这个回答真的很逗,可是另一方面却又包含着无奈与辛酸。

“可以这样说,金秋是每一个打辩论的人的梦想,每个进入辩论队的人都想上金秋。”已参加过一次金秋的黄冉思思继续说道:“下次金秋我还想上!”

金秋辩论已成为每一个辩论队队员证明自己的实力的舞台,也成为每一个为之奋斗过的队员珍视和回忆的栈道,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用永生难忘。我也相信,动机院辩论之风会一直传承和延续下去,动机辩论队也会越走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