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九一八专题】《八月一日》观后感----09能动一班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2010 来源: 时间:2010-09-28 访问量:

(新闻中心讯 编辑:杨林)

《八月一日》,讲述的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事变将共产党员捉拿、枪杀以后,共产党人决定不再沉浮下去,而是依靠武装斗争来夺取革命,毅然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的故事。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是那些细节的刻画和描写——当陈独秀决定辞职,周恩来去恳求他继续革命的时候,他拿着周恩来给他的报纸说:“我年岁大啦,会上压给我的两顶帽子太沉了。说我是投降主义、机会主义,说我投降,我投降的连儿子都没有啦。”而当周恩来将陈独秀辞职的消息告诉毛泽东的时候,毛主席也决定不在这个地方在多做逗留,而是回到湖南发动地方武装起义。当南昌起义发起的前夕,作为当时的实际领导者张国焘也犹豫了。作为一个曾经的激进派,当他成一个领导者,要为历史负责的时候,他也找不到了方向。当周恩来找到他时,他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失败了我们承担不起啊。”

的确,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起的。而周恩来,义无反顾的承担了下来!作为一个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他在影片中有句台词给了我重创——那时,他为了发动起义而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当他就要离开的时候,她的妻子实在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的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的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决定将所有的一切告诉自己的丈夫。而这时,我们共和国未来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这个细节让我深深感动……当他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最朴实的利益观。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那么明显的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建立起我们这个新中国?在不论是装备、数量还是军队素质都有着太大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真的只是凭着一腔血气志勇来统一全中国吗?不!这只是在无能之辈的梦中才会有的想法!

只有血气的人组成的军队是一盘散沙。试想,如果一群血气方干的人全都去冲锋的话,敌人只要一梭子弹也就全解决了。那么,是什么让解放军创造出如此神话的呢?在看完《八月一日》后,我才真正的将纷繁复杂的线索联系到了一起。国民党的军队绝对不弱小,也不胆小,更不缺少血性。但是,整个国民党内部却派系林立,互相抵制。而且,对国民党的首脑而言,都是个人利益决定一切,从来没有为其他人考虑过。这在根本上已经违背了国民党的建党宗旨。

国家的军队也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利益才诞生的,其宗旨是保卫自己的家人、国土不被侵犯,在国家的命运受到威胁时,能挺身而出,力挽大厦于狂澜之中。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念,那么他会没有未来;而如果一个军队没有信念,没有灵魂的话,那么等待它的就只能是灭亡。而军队的管理着,就正是这个军队的信念;军队的控制者,就正是这个军队的灵魂。当一个士兵得知他的家人被他的上司逼的没有地种、吃不饱饭时他会怎么想,当一个士兵得知他的家人反而是被敌人的军队救济活命时他又会怎么想?这样的军队只会让他寒心,这样的领导者只会让他绝望!

正是因为共产党的领导层有着为他人着想的想法,令其部队真正的有了信念和灵魂,而甘心为了一个新的共和而献出自己的一切。而反观国民党的领导者呢?他们惦记的是什么呢?我想,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利益观决定了,在那个黑暗的世界中,谁才能举起一个红色的太阳,让青天重现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