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011年5月12日,“自动控制原理”院公选课及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研讨会在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课程负责人周洪教授主持,教学院长石端伟、自动化系主任专祥涛、教学主任张红梅、督导组老师、课程组除吴镇老师出差外的所有老师、教学办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讨论了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关于教材与考试
教材采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自动控制原理》,该教材涵盖内容丰富,讲述深入浅出。该教材是自动化专业的教材,非自动化专业的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取舍,因而可以作为全院《自动控制原理》公选课的通用教材;
课程考试试题根据自动化专业和非自动化专业统一命题考试,通过建立考试题库,实现课程的资源共享。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将逐步完善考试题库,并通过软件管理题库,实现试题的难度分类、试卷自动生成等功能。
二、关于课程实验环节
目前的实验,存在实验内容不统一,实验场地不能保证,实验硬件条件匮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进行课程的实验环节,如何采用实用、低成本和高效的实验方式。
会议达成的共识是:建立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作为课程实验的主要方式。其出发点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能够远程使用实验系统进行实验仿真;降低实验的硬件成本;为申报教改项目提供一个平台和契机。
三、关于课程内容与大纲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讲授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时,应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给出建模方法;
2、前续课程需要有复变函数的相关常识,如拉普拉斯变换。目前来看,这部分内容需要授课老师课堂上进行简单讲解,结合学生课后的自学完成;
3、在根轨迹的教学中,应重视根轨迹分析方法的讲解,同时适当缩减作图方法内容。建议课堂上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结合Matlab进行课堂演示;
4、适当增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内容,与应用相结合。
四、关于课程讲授方法
1、重视课件。课件是辅助讲解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课程的知识点和大纲;
2、课程的实验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课堂实验,主要是老师的演示,讲授仿真方法;另一部分为课后实验,即课程的实验课内容,偏重实验中对于结果的分析;
3、课程讲授中,多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使得学生知道课程内容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什么作用,该怎么用。
五、关于教研课题组的管理
教研课题组进行定期的研讨,交流课程讲授技巧,统一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合理分工,为申请教改项目,发展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丁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