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6月15日上午,我院报告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何继善教授来访我院做题为《科学、技术、工程与艺术》的讲座。jxf吉祥网手机在线校长李晓红教授、前jxf吉祥网手机在线党委书记李健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徐业勤、我院院长巫世晶教授、党委副书记郭新立、副院长叶巧玲、副院长胡雪蛟教授以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巫世晶教授主持。
巫院长首先对何继善院士的来访表示感谢,他表示特别荣幸能邀请到何院士来到我院为全体师生举办讲座,希望在座的学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随后巫院长简要的介绍了何院士的生平。
何继善院士以《科学、技术、工程与艺术》为题,通过对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几个题目展开,详细解释了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的含义,通过大量的文献和事例阐述了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的关系以及不同点。他特别强调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的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务性状的集成性活动。工程这种以集成与创造为核心的活动与以发现为核心的科学和以发明为核心的技术应该同等重要甚至比它们更重要。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技术所代表的逻辑思维与文学艺术所代表的形象思维的碰撞总是能产生开创性的理论。何院士以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中的空间是弯曲的这个论点展开,论述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共通性。
何院士还讲述了自己青少年艰苦的求学经历,何院士多次用到羡慕这个词,表达了自己对在场师生的期望,告诫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做对国家、人民和自己有益的事情。
李晓红校长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何院士的钦佩之情,何院士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是对于学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在追求学术的同时多年担任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前身)学校领导,还在对外交流方面和艺术领域有一定造诣。希望同学们向何院士学习,就像武大校训说的那样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讲座结束后双方交换礼品并合影留念。
个人简介:何继善,男,1934年9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地球物理、工程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何院士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勘察物理学家(SGE)协会终身会员。
何继善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及观测系统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四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专著及论文100余篇(本),取得各种专利8项,获国家、省部级奖24项。其中“我国双频激电研究与应用”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矿山地地质地球物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何继善院士创立了流场法堤坝管涌渗漏探测理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在汛期恶劣环境下准确探测堤坝管涌渗漏入口的仪器设备,并在十多个省取得成功应用。
何继善院士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 “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设备,为我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继善院士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承认与高度评价。如美国权威地球物理学家莫利松教授公开称赞:“何继善以他在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众多成就尤其是在激电和电磁法方面的卓越贡献,得到全世界同行的公认”。